在建筑房地产行业工作室怎样的体验?

文/孑然

    因为本科时候读的是土木工程,工作勉强还不难找,一直在建筑和房地产行业中混迹,所以略写一些我所知道的供参考。因本人接触产业链主要集中在建筑承包商、设计咨询、营销策划到房地产开发几方面,本文将不涉及下游产业钢铁、水泥以及上游产业银行、信托等内容。

在这个行业中,房地产开发商属于中上游俗称甲方,分商业和住宅。一般来说有投资发展部(对接政府获得土地的部门)、前期配套部(获得政府相关的开发手续,如施工许可证、预售许可证)、设计部(对产品设计、参与定位)、工程部(实施建筑施工)、合约部(招投标、寻找供应商承包施工)、营销部(产品定位、推广销售)、人事行政(招聘及日常管理)、运营管理部(公司整体运营计划、建立规章制度)、法务部(对内审核合同、对外诉讼违约客户等)、内审部(对内审核公司运作执行、上市公司必备)、财务部(申请贷款及管理支出)、董事会办公室(上市公司必备)、物业公司(住宅开发商一般有自己的物业公司)。

我所工作过的两家地产公司,都是香港上市,一家是百年企业,一家是20年的企业。百年企业管理水平的确非常高,部门设置成熟,职能分配较合理。新上市的这家,虽然集团管理到位且规章制度明确,但子公司管理水平比较差。每个人只需要按公司规定完成自己的任务就可以。比如第一家公司,每周都会进行部门例会安排近期工作,中高层参加公司例会。如果你所负责的区块出现问题,比如合同金额写错,可能会按规定被处罚50-200的金额,但是实际从未执行过,但管理层对这种事情比较严厉,出错也的确少,因为每个审批人都会很仔细去审核。据说万科、龙湖这方面执行比较严格,如果遇到变更签证查明原因是谁的责任甚至会直接开除。但在第二家公司就没到达这个程度,集团公司管理到位,但项目公司则显示出群魔乱舞的姿态,资料不全审核人闭着眼睛就批复。这与两家公司的老板其实是分不开的,港企资金成本较低虽然不赚钱但是不缺钱,香港人对大陆的经理人始终不放心,所以中高层都是战战兢兢,管理很仔细。民营企业以盈利为重中之重,对管理就有所疏忽。

在这种房地产公司,虽然哪里都有人情但是关系户几乎没有,制度也是得到执行,对基层员工来说,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不会招惹是非,或者有什么内部斗争,主管亦不敢轻易开除员工。应酬也很少,除非是在需要对接银行贷款、政府部门的前期部。所以上班是比较轻松的,平时也可以随便上网,不会强制加班。雇佣员工,面试一般至少2轮,部门主管、人事、部门总监、城市总经理等,offer发放和合同签订都比较及时。员工福利方面,体检、五险一金、商业保险、节假日礼品、年假(高于国家标准)都比较齐全。很多房地产公司在校园招聘的时候宣传年薪达到8w-15w不等。公司鼓励组织一些兴趣爱好俱乐部,支持定期的团队建设活动和聚餐。对个人能力的要求,一部分是专业技术,一部分是管理沟通协作能力。房地产公司拥有众多部门,重视团队协作,的确可以得到很多提升,职业发展道路宽阔一些。大部分同事会觉得个人生活很重要,工作狂非常少,但是大部分人也是认真负责而不是浑水摸鱼而已,毕竟都比较在乎自己的前途和发展。在穿着打扮上,普遍对男士要求衬衫西裤,对女士书面要求是一样但是实际操作中女士只要不是穿过分暴露的都是合适的。在与一些设计院同学的交流中发现,她们的同事更加八卦且在私人问题上比较多嘴,但是我一直以来接触到的同事在聊私事的时候都是比较尊重对方,不会嘲笑单身女性,有更轻松的氛围,我觉得跟部门多人的见识更广所以更宽容是有关系的。

我刚毕业去的是一家专门做造价咨询的香港公司,内部管理是经过ISO的验证,极其规范严格,员工超级自觉。因为公司的知名度和服务质量,通常合作方一些行业内知名的开发商,收费也比内地的咨询公司几乎翻倍。内部架构非常简单,只有行政部门、造价部门、董事及秘书。行政负责日常事务、如计算工资等,造价部门负责工程咨询工作,主管负责招聘本组成员。董事及秘书对公司文件进行签字发出、以及与开发商洽谈新的项目。应届生的起薪相对于房地产公司来说是非常低的,15年前是1800/月,10年前也才是2900/月,但是不同于内地咨询公司的工资计算方法,加班是有加班费,但是限定在36小时内。如果员工加班少,则会被安排更多的事情,所以加班很多时候成为磨洋工和混工资的手段,这个在另一家不设加班时间限制的公司得到很好的体现。在这种公司体制下,做事认真的的确受到好评,但是效率高却没有什么好处,只会变成能者多劳,当然对员工自己的确是提升,所以大部分人是从这种公司得到成长再跳槽到房地产公司。

同是造价咨询公司,香港和内地的也是不同的,香港的多做商业项目全过程控制,包含招投标、付款结算等。内地则以预算结算为主,全过程跟踪还未得到很好发展,服务意识较差。所以工资的构成也是不同的,内资的底薪较低,应届生目前也只有1500-2500,主要收入靠预算、结算的提成。这和大部分建筑设计院是类似的,项目多则加班多且收入高,如果项目少则人闲钱少。也非常方便接一些私活赚外快,因为都属于比较短时间(一个月)内可以完成的。我的同学大部分在设计院,应届生行情好的时候拿到10万是很容易的,但是行情不好了之后就立马下降,跟在房地产公司工资只会往上涨是不一样的。当然也有设计院是年薪制的,以外企为主。员工福利各个公司区别较大。员工雇佣面试,都以直属主管为主,一面基本可以解决。签署劳动合同,虽说是看业绩计算奖金,但是如何计算都不会规定,就产生非常多灰色地带,曾经就有师妹因此离职无法维权。

造价咨询和设计院的模式是接近的,架构相对简单,效益来自于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业务,所以会非常累,会被不断要求加班加工作量。而房地产公司工作量其实是一定的,效益来资源销售额和新开发的项目。新开发项目大部分具有地域差异,一般会重新组建公司招人。相当于只需要不停地复制项目来盈利。所以相对来说房地产公司的性价比和人性化是更好的。

房地产公司除了销售最重要的就是建设,建筑行业以总承包和各种分包(如景观、幕墙、门窗、精装修、桩基土方为主)。当年我是非常想进入一个施工企业,但多次被是女生为由拒绝,而来招聘的hr多是女性。但是在行业中会发现,施工企业做预算的是女性居多的。在房地产公司时经常在工地上办公,工程部的办公室的烟是不可能禁止的,不管是甲方工程师还是总包的施工员,脏话和烟雾是并存的。有时候也跟工程师去现场转悠,做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和实际施工的,多数是男人,沟通永远是粗鲁说话声音大,讲道理靠吼,谈条件靠停工。吵架是难免的,有个同事曾经因为管理与乙方发生口角,被乙方的包工头带人打了一顿,当时工程部就想直接去打架但是被制止了,后来乙方的老总过来当面道歉赔钱才了事。大部分时候甲方并不强势,因为甲方很可能拖欠工程款,还有总包多是与高层管理有关系,所以总包在中标后多是比较强势。

对于施工单位的薪水,个人感觉差距较大,曾经有个中字头出来的同事说,他们外派到外地项目年薪达到20万(工作5年),但是我们所在项目的总包给的应届生薪水只有3千左右,不知道几年后会如何,大学生没有工地上的工人收入高是肯定的。工人的根据工种日工资在200-500不等。工地上同样是有女工,经常看见有在清理混凝土残渣的,非技术工人。总包拖欠工人工资是很普遍的,总包也提出,如果发了全部,工人会全部花光一样会闹,所以向来暂扣着工资。我爸也是建筑工人,工资也是同样的发放手段,但是工资只有100/天左右,小地方和大城市还是有差别的。工人是按日计算工资,一般也不算总包的员工,都是劳务分包,且不会签合同,但是会买集体意外工伤险,以防工人出安全事故。工人是早出中午归,下午出晚上归的模式,是不如脑力劳动者至少可以在板房里吹着空调来的舒服。我很无法忍受的永远是工地的厕所,虽然已经很干净,但是蚊子较多,跟办公楼是没法比的。工地食堂菜色单一,但不贵。基于安全考虑一般是不准工人自己开火,但是仍然有人要自己动手做饭。浴室是没有热水的,只能自己烧。板房隔音效果差,有一些夫妻房。工人们下班了最多的是一起打牌唠嗑,赌博也是常见的,其他很难得知。

在建筑行业里,灰色收入是普遍存在的,有同事曾透露,他们在总包单位时经常请甲方去东莞,吃喝嫖是标准路线。当然我是没遇见带我们去嫖的,这种一般对象是工程部。倒是我同学说跟着开监理公司的导师去请别人吃饭,去非量贩ktv有各种陪唱的姑娘,那些已婚男人的行为举止让她作呕,肯定不会找我们专业的男人结婚。在咨询公司和房地产公司时,只要是职能部门,有供应商送礼是司空见惯不需要拒绝的,过节送钱也是普遍,只是人情费用并不会提出明确的诉求,而且基层员工收到也意味着你的领导收到了更大份的。有同行师兄就偷偷告诉我5千以下是没问题的,前提是你没假公济私。据说有同事收了施工单位几万,在做结算时放水。也有传闻说以前的领导曾经与施工单位私相授受暗示下属把预算做大,而引起几个下属离职。当然他曾经对我说女性从事造价咨询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女性没有那么大的物欲和压力,而甲方也比较信任女性的职业操守,这点让我哭笑不得,我和他一样出生农村也一直是个有野心物欲较强的人。专业经理人在房地产公司职能部门最多做到专业顾问,而没法成为一个综合管理型人才,已经有不少师兄跟我抱怨,人到中年只会做设计赚钱无法实现转型,可能只有创业自己开个设计院。所以我的职业道路,专业造价咨询公司——房地产公司合约管理——房地产公司的内部审计,无疑是幸运地走到了我想要的方向。虽然我曾经是多么想成为一个资深造价工程师,但终变成了同专业校友们口中的不爱专业爱扯淡的人。

好像我还没回答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体验这个问题,我觉得在房地产和建筑行业,管理上还是粗放式,不管是项目公司还是总承包到劳务公司。因为我处在中上游的位置,公司管理、氛围、福利、发展都更好,甚至像华为这种给员工内部股份以促进员工稳定和尽责。但是对于下游产业来说,公司规模小,能否生存下去都是问题,一旦遇到行业低迷,最先裁员缩编的往往是下游产业。而房地产公司向来只雇佣管理人员,真正的设计、成本计算、营销策划等都是请乙方公司,以便项目结束容易解决员工留去问题。这和苹果公司没有工厂都是代加工是一样的,便于控制成本和规避法律风险,实现一种新的殖民。

 

建筑业内,甲方乙方、脑无体无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对于一部分从业者用福利、员工文化进行笼络,对另一部分则是赤裸裸地当作机器来使用。从这一点来说,的确大家对于现实的不满程度差别很大。我觉得脑无既是受到剥削的,但也是在巩固资本剥削,是被资本笼络的,以各种各样的员工文化福利来吸引你为之奉献,而体力工人则被赤裸裸地当做机器。然而,建筑业内脑无“革命性”较低与其说是因为是受的压迫少,不如说是对与资本家关系的认知不清。认识不到资本主义向来是无情的,随着生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体无被机器代替,脑无也可以被智能代替,那时的我们是不是被鱿鱼一样被炒熟了才发现悔之晚矣呢。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在资本主义下,生产力的进步迟早会造就更多的人失业,而不是更多的人拥有良好物质精神享受。那么哪个脑无还会成为灰色小青年呢,恐怕只是有时候无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