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孑然

春节在即,多少人提早请假赶回老家团圆,我的同事甚至驱车10小时从上海到河南,当然这个时间是不考虑高速堵车情况。然而我只想着敷衍我父的电话,虽然只是一通催回老家的电话,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后面的催婚,无数亲戚打听你的收入,满桌丰盛却让我毫无胃口的饭菜。

从去年开始我便不回老家不和父母过春节,起初是因为不满农村的春节习惯和无聊话题,想去厦门的亲戚家过年,却因为父母的从中作梗,亲戚拒绝了原来的承诺。想到父母以为用这种手段就可以逼我回老家,以及亲戚的退缩。让我深刻感受到一种不能作为个体被亲戚接纳的挫败感, ta们只是父母的亲戚并不是我的。想到这些就决然退了车票,到上海和亲密朋友度过了这个假期,见了一些同学,和几个朋友一起做年夜饭畅聊人生。

在我的眼中,农村过年大吃大喝显然不符合现在人的生活,而亲戚的话题集中在结婚生孩子上,也早已让大学毕业的我不胜其烦。在我看来婚姻家庭只是一种形式,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志同道合的朋友才是生活中最充实最快乐的内容,这是与努力工作赚钱养孩子,再为孩子准备婚房养孙辈的父母已完全不同的。经历过与父母沟通的多次失败,才发现父母始终带着某种权威,ta们是无法接受子女已经是另一个世界的人。甚至一边埋怨子女看不起自己,一边拒绝学习新事物。要想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尊重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工作后坚决地反抗,而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则是不回老家过年,避开保守势力最集中的春节。也可以直接无视日复一日的八卦和逼婚,逃避无数小时候就非常厌恶的重男轻女的农村哲理。

当我准备在上海度过第二个春节的时候,我已经认识了很多和我一样的朋友,但其实又是不一样的。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均已经工作未婚,有很多兴趣爱好,生活得很潇洒,但是父母对子女不回老家过年的态度则大不相同。我在朋友圈里已经是为数不多老家在农村的,我的父母是接受不了子女不回家过春节,觉得会被人闲言碎语。但是很多城市的父母对子女在春节出国旅行等早就习以为常。城市生活平时有较多的娱乐活动,走亲戚的习俗保留的比较少,甚至在城市没有亲戚。而农村则多数保留着走亲访友的传统习俗,过年亲戚走动是必须的,不拜访就不是亲戚的说法很常见,如果不呈现出一个大家庭团圆的其乐融融,则会被认为是奇怪的甚至被人说子女不孝顺家庭不幸福。

全家团圆过年这个习俗还是农业社会特色,看似已经和我们这个准工业化社会有点格格不入,然而春节联欢晚会所宣扬的主流价值观幸福观仍然是家庭团圆,走亲访友拜年。虽有很多城市里的单身青年,对过年已经有新的习惯和方式,却是不被主流看见的更别提认同。家庭团圆的方式永远是异性恋主导的爷奶父母孩子,而从来没有同性家庭,没有丁克家庭,更没有单户家庭。只要你没有结婚,你就属于原生家庭,很多事就是父母意见大过天。很多有主见的青年与父母发生分歧时不得不逃离原生家庭,建立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和家庭。在我看来,我们这群人不回“家”,这个“家”指的是原生家庭的家,而不是那些喜欢四海为家到处旅行的人的家,也不是那些渴望独立生活的成年人的家。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老师曾说,随着城市发展福利完善,终身单身和长期不婚同居的人会越来越多,单身社会是发展的趋势。而中国的社会和家庭,还在鼓励传统异性恋婚姻家庭,污名化大龄未婚女青年,把不婚主义者当作不幸的人,对单身人士逼婚逼生的声音不绝于耳,催生大量相亲网站,甚至不惜以愚孝来作为借口。然而传统家庭中的家暴问题、经济分配不平等、重男轻女等问题却难有大的改进。

由于地域发展的不平衡,偏远地区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入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却不得不在春节经历长途迁徙回老家,期间堵车、票贩子、偷窃等问题集中难以解决。一方面是由于未能在城市为异地农民工提供合适的福利,不够接纳外来人口;另一方面则是在文化上的保守主义,拒绝提倡新的过节方式和家庭组成方式。

小时候一家人围着彩色电视机看春节联欢晚会,现在我跟一群朋友聊社会问题谈美剧日漫和旅行的见闻。城市生活有网络有商场有公园、有影院有书店有各种公共设施,然而在农村连路灯都没有。农村除了赌博就只有看春晚,而春晚宣扬的农业社会落后文化,让农民更难融入城市。就像现在电视上的伦理剧,披着是现代的服装和房子,但是表现的生活却完全不是都市的,不过是华丽版的乡村爱情故事。这是迎合电视机前的观众,还是倡导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文化。这些农民多是出村甚至出省做工人,虽为城市贡献了青春,却享受不到多少城市的福利。春节只能回农村接受单一文化传播机器电视机的洗脑。是ta们真的不想留在城市,享受城市丰富的娱乐生活吗,是真的只热衷于走亲访友谈论婚姻家庭吗?

或许父母也觉得走亲访友是很累的,记得小时候农村的道路泥泞,一到下雨天要带着两个孩子,骑着摩托车到镇上,再坐中巴车到另外一个镇上,然后继续走一段泥泞的路到达舅舅家,那个时候新鞋子和裤子上已经涂满泥巴,心情能有多好呢?但是在农村这是不得已的选择,并不只是所谓的习俗和感情维系。我朋友说他母亲抱怨农村的亲戚看什么病都要托关系,其实自己去医院也是一样,可能是因为他母亲是个善良的医生。但事实上,大部分人不敢相信医生,害怕医生故意开贵的药,多开没有必要的检查。农民多是没有医保,看病都要自己掏钱,每一份钱都来之不易。我仍然记得,小时候生一些小病,我母亲甚至不舍得带我去村里的赤脚医生那开药,而关于那个赤脚医生在村里最有钱的原因充满着对医生的不信任。当生病到需要去医院的时候,ta们通常去找信任的亲戚朋友询问,获得一些信息或者介绍熟悉的医生,以防止被拥有专业权威的医生欺骗而多花钱。不只是农民不信医生,生活在城市里的又何尝信呢,我们不少人也会在拿到检查报告后,上网查询,甚至对于一些病还翻看论文。如果没有网络我们可能并不容易知道哪些医生的行为是违反相关规定的。互联网和信息的发达,可以让我不再为了生活得利益维系那些亲戚,我可以凭我的喜好选择各种各样的朋友交往,拜访亲朋不再是一种带着功利心的虚情假意,而是开心快乐的相聚,而农村的父母显然并没有享受到这点。

我希望父母理解我在城市的生活,父母希望我符合农村习俗,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让我不得不逃离农村。虽然这个农村已经不像当年那样没有抽水马桶和自来水,甚至已经有很多家庭有电脑和网络,然后文化却一成不变攀比收入和配偶是永恒的话题,生个男孩可以传宗接代,生个女孩倒是可以省下娶媳妇的钱,一切都是赤裸裸的。当然有人会问,你为什么不给父母买电脑装网络,教ta们上网,用智能手机,父母舍不得钱你可以出啊。是啊,我也曾这样想过,但是每当想到ta们帮助儿子买车的时候,儿子却从来没有想过帮他的父母了解新世界,那为什么要我这样从小不得偏爱的女儿去履行所谓的孝道呢?农村已经有太多类似的例子,父母为儿子买房买车,以为可以养儿防老,生病了才知道还是女儿贴心。我并没有兴趣成为这样的女儿,大概也只能逃离,而不是强求血亲的感情。

农村不只有我的女权主义信念和残留的男权遗毒之间的冲突,还有工业文明和农业社会习俗的冲突。我不惋惜农村凋敝只剩下空巢老人,我只希望城市化快快让农民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不要被时代抛弃。

2016.2.2

 

【心声:一个女权主义者的农村逃离】-少年中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