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数字鸿沟研究》课题组[1]

【前言】

所谓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数字鸿沟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将对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日益成为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准确测量、客观描述数字鸿沟的发展现状与变化趋势,是客观评价政策效果、提出正确应对策略的前提和基础。2005年起,国家信息中心组建“中国数字鸿沟研究”课题组,本着数据完整、理论通用、内涵直观的原则,建立了“相对差距综合指数法”及其分析模型,对“数字鸿沟指数(DDI,Digital Divide Index)”进行跟踪测算和研究。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是第九份关于中国数字鸿沟问题的年度报告,继承了前此报告主体框架、内容和方法,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对2012年中国主要信息技术产品扩散和数字鸿沟演变状况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在考察内容方面,重点考察城乡数字鸿沟、地区数字鸿沟,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数字鸿沟总水平测评。在考察变量方面,主要以互联网、计算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彩色电视机的普及应用为依据。

【总体概况】

(一)网民规模继续扩大,扩张幅度有所缩小

继2008年成为第一网民大国、2009年互联网普及率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之后,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大,但扩张幅度开始放缓。2012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人,比上年增加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1  2004-2012年中国网民数量及互联网普及率变化

互联网普及率增长速度在2007年达到最高(52.4%),之后逐年下降,2012年网民普及率比上年增长9.9%。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2  2004-2012年中国网民普及率增长速度变化

 

从网民增幅变化趋势看,近两年互联网扩散速度有所放慢,主要原因是具备上网条件和能力的家庭和个人大部分已经上网。中国网民普及率目前仅为英国等国家的一半左右,在这样的水平上出现增幅放缓值得关注。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3  2005-2012年中国网民数量及互联网普及率增加幅度

手机网民规模增长迅速是一个可喜现象,2012年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4.2亿人,比上年底增加6440万人,第一次超越使用台式电脑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手机上网人数增加得益于智能手机以及移动应用的快速发展。对于偏远农村地区居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低学历低收入群体、老年人等人群而言,手机上网具有操作容易、价格相对较低等优势,今后几年仍将会有大发展。

(二)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继续快速提高

2012年,全国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达到55.9台,比上年增加5.2台。全国居民家庭计算机保有量约为2.5亿台左右,比上年增加约2400万台,增长11%。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3 2003-2012年中国百户家庭计算机拥有量(台)

 

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每百户家庭计算机拥有量达到87台,比上年增加5台。农村居民百户家庭计算机拥有量达到21.4台,比上年增加了3.4台。

城乡计算机差距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但地区间的计算机差距快速缩小。

(三)固定电话继续全面衰退

继2007年固定电话用户总数和普及率双双首次出现下降之后,近几年继续出现全面衰退。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4  2004-2012年中国固定电话用户数及普及率

 

2012年底,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数为27815万户,比上年减少696万户。全国固定电话普及率为20.7%,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固定电话用户规模的缩水,主要原因是城乡居民家庭住宅电话减少了,越来越多的家庭因为手机已经普及而撤装了固定电话。2012年住宅电话减少951万户,公用电话减少了121万户,政企电话还增加了377万户。

(四)移动电话普及继续快速发展,城乡差距缩小,地区差距有所扩大。

与固定电话出现全面衰退的情况相反,2012年移动电话继续保持全面快速增长势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1.12亿户,一年中增加了1.26亿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2.6%,比上年增加了9个百分点。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5  2004-2012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及普及率

2009年以来,中国移动电话新增用户已连续四年超过1亿户,每年新增用户分别达到10615、11162、12725、12591万户,表明中国移动话正处在加速扩张期。2011年全球移动电话用户超过60亿户,普及率约为88%。这也说明中国移动电话应用水平还没有达到全球平均水平,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农村手机用户的快速增加在移动电话规模连续跨越亿级台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进一步缩小了城乡移动电话差距。

(五)家庭彩电拥有量缓慢增加,城乡、地区间差距与上年持平。

2012年全国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127台,比上年增加1.9台。全国家庭彩电保有量约为5.59亿台左右,约比上年增加1100万台。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6  2004-2012年中国百户家庭彩电拥有量(台)

 

2012年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彩电拥有量增加近1.3台,城市增加了1.9台。

(六)中国依然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

2012年中国数字鸿沟总指数为0.38,表明仍然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从变化趋势看,中国数字鸿沟总指数继续呈下降趋势。2002-2012年,中国数字鸿沟指数整体上缩小了43%。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7 2002-2012年中国数字鸿沟总指数变化

 

中国数字鸿沟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2012年城乡数字鸿沟指数为0.44(即表明农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比城市落后44%),地区数字鸿指数为0.32即表明最落后地区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比比全国平均水平落后32%)。

【城乡数字鸿沟】

城乡数字鸿沟是指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拥有和使用信息技术方面的差距。

城乡数字鸿沟总指数是反映城乡数字鸿沟水平的主要指标,代表城乡数字鸿沟的大小,由城乡互联网、计算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彩色电视机普及率五个相对差距指数构成。其中互联网、计算机、彩电各占1/4权重,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各占1/8权重。

为适应对比分析需要,在进行城乡数字鸿沟分析时,同时测算了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但在合成城乡数字鸿沟总指数时一律使用相对差距指数。

(一)城乡互联网差距

城乡互联网差距是指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存在的差距。城乡互联网相对差距指数(城乡DDI-互联网)以城乡居民互联网普及率为主要指标,考察城乡互联网数字鸿沟。

2012年城市网民总数达到40800万人,比上年增加3090万人。城市网民普及率达到57.3%,比上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增长近5%[2]

农村网民数量继续大幅增长。2012年底,农村网民数量达到15600万人,比上年增加2000万人,增长17.3%。农村网民普及率达到24.3 %,比上年增加3.6个百分点。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8 2005-2012年中国城乡网民普及率(%)[3]

 

从绝对差距看,2012年城市网民普及率高出农村33个百分点,比上年减少 0.9个百分点。这也是城乡互联网绝对差距首次出现缩小。

从相对差距看,2012年城市网民普及率是农村网民普及率的2.36倍,城乡之间互联网相对差距指数为0.58(即农村落后于城市58%),比上年(0.62)缩小了7%,表明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在互联网应用方面仍存在着明显数字鸿沟,但缩小速度在加快。

城乡互联网差距加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伴随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收入差别开始减小;二是智能手机迅速普及,使得农村居民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呈爆发式增长。

(二)城乡计算机差距

城乡计算机差距是指城乡居民在拥有和使用计算机方面存在的差距。考察指标是城乡居民家庭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城乡计算机相对差距指数(城乡DDI-PC)是用来考察城乡计算机数字鸿沟的主要指标。

2012年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计算机87台,比上年增加5.1台,增长6.3%,城市家庭计算机应用仍处于快速扩张期。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计算机在2010年首次突破10台后开始进入快车道,2012年达到21.4台,比上年增加3.4台,增长19.2%。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9  2005-2012年中国城乡百户居民家庭计算机拥有量(台/百户)

 

从绝对差距看,2012年城市家庭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比农村多65.6台,差距比上年继续扩大1.7台。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尽管农村已进入快速扩张期,但扩张幅度仍没有城市大。

从相对差距看,2012年城市居民家庭计算机拥有量是农村的4.1倍,城乡计算机相对差距指数为0.75(即农村比城市落后75%),表明农村与城市之间在计算机应用上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从变化趋势上看,2012年城乡计算机差距指数比上年下降了3%。

(三)城乡固定电话差距

城乡固定电话差距是指城乡居民在拥有和使用固定电话方面存在的差距。城乡固定电话相对差距指数(城乡DDI-固话)以城乡居民固定电话普及率为考察指标,考察城乡固定电话数字鸿沟。

由于越来越多的居民使用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用户开始进一步减少,这一现象被称为“移动替代”。2012年全国城乡固定电话用户数都进一步减少:城市固定电话用户数为18893万户,比上年减少228万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8922万户,比上年减少466万户。进一步分析看,固定电话用户减少主要体现在无线市话(即“小灵通”)方面,2012年无线市话用户减少560万话。2012年底,全国无线市话用户还有1225万户,随着无线市话逐步退出市场,固定电话用户数将趋于稳定。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10 2005-2012年中国城乡固定电话普及率(部/百人)[4]

 

2012年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26.5%,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

2012年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3.9%,比上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

从绝对差距看,2012年城乡固定电话普及率绝对差距为12.6个百分点,比上年减少0.7个百分点,缩小幅度达到10%。城乡固定电话绝对差距从2006年起呈现连续下降,主要原因是城市固定电话接近饱和以及移动替代现象而出现普及率下降。

从相对差距看,2012年城乡固定电话相对差距指数为0.48(即农村落后于城市48%),表明城乡之间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

(四)城乡移动电话差距

城乡移动电话差距是指城乡居民在拥有和使用移动电话方面存在的差距。主要考察指标是城乡居民家庭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城乡移动电话相对差距指数(城乡DDI-移动)是用来考察城乡移动电话数字鸿沟的主要指标。

2012年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12.6部,比上年增加7部,增长3.6%。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97.8部,比上年增加18部,增长10%。农村移动电话正处在快速扩散期,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也使得城乡移动电话差距进一步缩小。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11  2005-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移动电话拥有量(部/百户)

 

从绝对差距看,2012年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量高出农村14.8部,差距比上年缩小10.7部,呈迅速缩小趋势。

从相对差距看,2012年城市家庭移动电话普及率是农村的1.07倍,城乡移动电话相对差距指数为0.07(即农村落后于城市7%)。城乡居民在移动电话方面的差距已经很小。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12 2003-2012年中国城乡移动电话相对差距指数

 

(五)城乡电视差距

城乡电视差距是指城乡居民在拥有和使用电视机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城乡彩电相对差距指数(城乡DDI-彩电)”来表示。主要考察指标是城乡居民家庭每百户彩电拥有量。

2012年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彩电拥有量为136.1台,比上年增加1.9台。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电116.9台,比上年增加1.3台。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13 2005-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彩电拥有量(部/百户)

 

从绝对差距看,2012年城市居民百户家庭彩电拥有量高出农村19.2台,比上年略有扩大。与2003年相比,城乡彩电绝对差距缩小了近70%。城乡彩电差距连年缩小主要是因为城市彩电扩散已趋于饱和,扩张幅度明显减缓,而农村彩电扩散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从相对差距看,城市居民百户家庭彩电拥有量是农村的1.16倍,城乡彩电相对差距指数为0.14(即农村落后于城市14%),与上年持平。从2000年起,城乡彩电相对差距指数逐年缩小。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14  2003-2012年中国城乡彩电相对差距指数

 

(六)城乡数字鸿沟综合指数

城乡数字鸿沟综合指数(城乡DDI)是由五项城乡信息技术应用相对差距指数加权计算得出的一个合成指标,反映的是城乡数字鸿沟总体水平。其中互联网、计算机、彩电相对差距的权重分别为1/4,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相对差距指数的权重分别为1/8。

测算表明,2012年城乡数字鸿沟总指数为0.44,即农村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落后于城市45%左右,表明城乡之间仍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15  2002-2010年中国城乡数字鸿沟总指数

 

从分类指标看,城乡数字鸿沟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方面,固定电话居中,移动电和彩电方面的差距已经很小。总体上看,一项技术产品的普及越趋于饱和,城乡差距就会越小。

从变化趋势看,城乡数字鸿沟呈缩小趋势,2002-2012年城乡数字鸿沟指数下降了41%。差距缩小最快的是移动电话,缩幅达91%。其次是彩电,缩幅达73%。计算机和互联网差距的缩幅分别为20%和31%。固定电话方面的差距缩小最慢,十年间的缩幅仅有9%。

【地区数字鸿沟】

地区数字鸿沟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考察对象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涉及港澳台地区)。

地区数字鸿沟总指数(地区DDI)是反映地区数字鸿沟水平的主要指标,代表地区数字鸿沟的大小,由地区互联网、计算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彩电五个相对差距指数构成。在计算地区间考察指标的相对差距指数时,本报告统一使用以各年最低地区普及率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计算。

为更好地反映地区间差异及其变化趋势,本报告还对最大差距指数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最大差距指数是指特定指标的最小样本值与最大样本值之间的差距。

(一)地区互联网差距

地区互联网差距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考察指标是互联网普及率。

2012年,全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比上年增加3.8个百分点。在31个省区市中,北京互联网普及率继续保持全国最高水平,达到72.2%,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云南最低,为28.5%,比上年最低地区(贵州24.2)提高4.3个百分点。北京互联网普及率是云南的2.52倍(2000年最高地区是最低地区的78倍)。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16  2012年中国各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分布(%)

 

从绝对差距看,最低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与最高地区间的差距在上年首次出现缩小之后继续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间的差距也表现出同样趋势。2012年,最低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落后最高地区43.7个百分点,比上年减少2.45个百分点。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方面,领先地区(如北京)互联网普及率已超过70%,扩张幅度和增长速度开始减弱;另一方面,最落后地区已进入快速扩散期,扩张幅度明显增大。最低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为13.6个百分点,比上年减少0.5个百分点。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17 2001-2012年中国地区互联网绝对差距(百分点)

 

地区互联网相对差距继续大幅度下降。2012年地区互联网相对差距指数(地区DDI-互联网)为0.32(即最低地区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32%),比上年下降12%,比2001年下降了60%(即差距缩小了60%)。2012年地区互联网最大相对指数也比上年有所降低,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0.61)。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18  2001-2012年中国地区互联网相对差距指数

 

(二)地区计算机差距

地区计算机差距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拥有和使用计算机方面存在的差距。考察指标是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

2012年底,我国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达到87台,比上年增加5.1台,增长6.3%。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19  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地区分布(台)

 

受家庭收入、教育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地区间计算机普及率存在很大的差距。2012年上海城市家庭计算机拥有率最高,每百户居民拥有计算机144.4台(比上年增加6.7台);青海省城市家庭电脑拥有率全国最低,每百户居民拥有计算机55.7台(比上年最低地区增加3.1台);最高地区城市家庭计算机拥有量是最低地区的2.59倍(2000年这一数据为32倍)。

从绝对差距看,地区计算机绝对差距在上年出现首次下降后有所反复。2012年每百户拥有计算机量最低地区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31.3台,差距比上年扩大1.9台。2012年最高地区比最低地区高出88.7台,差距比上年扩大3.6台。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20  2001-2012年中国地区计算机绝对差距

 

从相对差距看,2012年地区计算机拥有量相对差距指数(地区DDI-PC)为0.36(即最低地区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36%),与上年持平,表明地区间计算机应用仍存在明显数字鸿沟。2012年地区计算机最大差距指数仍高达0.61(即最低地区比最高地区落后61%)。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21  2001-2012年中国地区计算机相对差距指数变化

 

(三)地区固定电话差距

地区固定电话差距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拥有和使用固定电话方面存在的差距。考察指标是固定电话普及率。

2012年,全国固定电话普及率为20.7%,比上年继续下降0.6个百分点。北京固定电话普及率最高为43.8%,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固定电话普及率最低的地区仍是贵州,为11%,比上年减少0.6个百分点。最高地区固定电话普及率是最低地区的4倍,比上年略有增加。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22 2012年中国各地区固定电话普及率分布

 

从绝对差距看,地区间固定电话差距进一步缩小。2012年固定电话普及率最高地区比最低地区高出32.8个百分点,差距比上年缩小0.7个百分点;全国平均固定电话普及率比最低地区高出9.7个百分点,与上年持平。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23 2001-2012年中国地区固定电话绝对差距变化

从相对差距看,2012年地区固定电话相对差距指数为0.47(即最低地区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47%),一改2005年以来连续多年的下降趋势,比上年略有提高。2012年地区固定电话的最大相对差距指数为0.75,也比上年略有提高。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24 2001-2012年中国地区固定电话相对差距

 

(四)地区移动电话差距

地区移动电话差距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移动电话方面存在的差距。考察指标是移动电话普及率(即每百人移动电话用户数)。

2012年全国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2.6%,比上年增加9个百分点,增长12.2%。北京继续高居榜首,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57.2%,比上年增加15.8个百分点。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100%的省份增加到6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内蒙古。移动电话普及率最低的地区是江西,为57.4%,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最高地区移动电话普及率是最低地区的2.74倍(2002年最高时达到10.1倍),比上年有所提高。全国平均水平是最低地区的1.4倍(2002年最高时是2.6倍),与上年持平。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25  2012年中国各地区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布(%)

 

从绝对差距看,最低地区移动电话普及率与全国平均水平间的差距上年曾第一次出现下降,2012年二者相差25.2个百分点,比上年又猛然扩大3.7个百分点。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机及移动互联网应的发展进一步激活了手机应用的潜力,也表明移动电话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图26  2001-2012年中国地区移动电话绝对差距

 

从相对差距看,2012年地区移动电话相对差距指数(地区DDI-移动)为0.31(即最低地区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31%),在连续十年缩小之后又出现了差距扩大现象。2012年地区移动电话最大相对差距指数为0.63,差距也比上年有所扩大。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27  2001-2012年中国地区移动电话相对差距指数

 

(五)地区电视差距

地区电视差距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拥有和使用彩色电视机方面存在的差距,用“地区电视相对差距指数”(地区DDI-彩电)来表示。考察指标是城乡居民每百户彩色电视机拥有量。

“地区电视相对差距指数”(地区DDI-彩电)由“城市彩电地区间相对差距指数”和“农村彩电地区间相对差距指数”两个指标构成,二者各占1/2权重。

1.城市彩电地区间相对差距指数(地区DDI-城市彩电)

城市彩电地区间相对差距指数(地区DDI-城市彩电)是反映不同地区的城市居民在拥有和使用彩色电视机方面存在的差距,考察指标是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彩电拥有量。

201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电136.1台,比上年增加0.4台。全国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彩电拥有量在1997年首次突破100台(为100.5台),之后除个别年份外每年仍有不同幅度的增加。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28  2012年中国不同地区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彩电拥有量分布

 

2012年最高地区(上海)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电192.3台,比上年增加2.1台;最低地区(宁夏)为102台,比上年最低地区减少0.7台。

从绝对差距看,2012年最低地区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彩电拥有量比全国平均水平落后11.9台,比上年差距减少3.4台;最低地区与最高地区比落后90.2台,比上年差距扩大2.8台。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图29  2001-2012年中国城市彩电地区间绝对差距

 

从相对差距看,2012年城市彩电地区间相对差距指数(地区DDI-城市彩电)为0.25(表明最落后地区的城市居民在彩电拥有量方面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比上年略为增加。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30  2001-2012年中国城市彩电地区间相对差距指数

 

2.农村彩电地区间相对差距指数(地区DDI-农村彩电)

农村彩电地区间相对差距指数(地区DDI-农村彩电)是反映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在拥有和使用彩色电视机方面存在的差距,考察指标是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彩电拥有量。

2012年,全国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电115.5台,比上年增加3.7台。农村彩电拥有量拥张幅度快于城市,表明在城市居民彩电需求趋于饱和的同时,农村居民彩电需求存在相对较大的空间。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31  2012年中国不同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彩电拥有量分布

 

2012年最高地区(上海)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电189.5台,比上年增加2台;最低地区(贵州)为95.9台,比上年最低水平增加2台。

从绝对差距看,2012年最低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彩电拥有量比全国平均水平落后20.9台,比上年差距缩小0.6台;最低地区与最高地区比落后93.6台,与上年持平。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32 2001-2012年中国农村彩电地区间绝对差距

 

从相对差距看,2012年农村彩电地区间相对差距指数(地区DDI-农村彩电)为0.18(表明最落后地区的农村居民在彩电拥有量方面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差距比上年继续缩小。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33  2001-2012年中国农村彩电地区间相对差距指数变化

 

3.地区电视相对差距指数(地区DDI-彩电)

地区电视相对差距指数(地区DDI-彩电)是反映不同地区城乡居民在拥有和使用电视方面存在差距的主要指标,由“地区DDI-城市彩电”和“地区DDI-农村彩电”两个指标合成(权重分别为1/2)。

2012年地区电视相对差距指数为0.22(表明最低地区城乡居民在彩电拥有量方面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与上年持平。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34 2001-2012年中国地区电视相对差距指数

 

(六)地区数字鸿沟综合指数

地区数字鸿沟综合指数(地区DDI)是反映不同地区间在拥有和使用主要信息技术产品方面存在差距的综合性指标,其基本含义是最落后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间的综合差距。“地区DDI”由互联网(权重1/4)、计算机(权重1/4)、彩电(权重1/4)、固定电话(1/8)、移动电话(1/8)五个地区间相对差距指数构成。

2012年地区数字鸿沟总指数为0.32,即最低地区的信息技术综合利用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32%左右,表明地区之间仍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少年中国评论

图35   2001-2012年中国地区数字鸿沟指数

 

从分类指标看,地区数字鸿沟在各主要技术应用方面的表现有趋同形势。固定电话的地区相对差距指数相对大一些(0.47),计算机、互联网、移动电话差距居中(分别为0.36、0.32、0.31),彩电差距最小(0.22)。

从总体变化趋势看,地区间数字鸿沟仍呈缩小趋势。

[1]本报告执笔人:张新红,现任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

[2]城市及农村网民普及率均采用当年网民数量和实际人口数进行计算,与CNNIC统计数据(按上年人口数计算)有出入。

[3]城市和农民网民普及率采用当年网民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提供)与当年实际人口数(国家统计局提供)测算。

[4]城乡固定电话普及率根据当年城乡固定电话用户数(工信部)与城乡人口数(国家统计局)测算

 

来源: http://www.sic.gov.cn/News/287/2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