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前卒 ,山楂糕、枣泥饼、酸奶冰棍

来源:知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829527/answer/107951405?from=profile_answer_card

昨晚7点50,我让正在做题的儿子停手,说你打开电视看长征七号发射,不是中央一台就是新闻频道,新型火箭第一次亮相,肯定要现场直播。我自己上了个洗手间回来,发现儿子还在点遥控器,没有一个频道转播发射现场,甚至没有一个频道提起发射架上的火箭,我只能打开电脑看网络视频。直到火箭消失在星海之中,电视那边才有了录播——先是宣读贺电,然后是负责人用抑扬顿挫的方言演讲,我儿子在一边吐槽:“这人说的是不是中国话?不能先让我看看火箭发射再讲吗?”。火箭发射差不多半小时后,我才在电视大屏幕上看到了火箭发射的镜头选段。此时网络讨论已经铺天盖地了。

很明显,不允许直播的是电视,放开直播的是网络——实际上也没法禁止,几十万观众在海南看现场,十几万台相机和手机在拍摄,微博、微信和QQ群传过来的现场视频、照片铺天盖地。但电视台就是当这事不存在,直到发射确认成功,中央的贺电都到了,才谦虚谨慎稳妥地允许传统媒体放录像。为何厚此薄彼呢?我昨晚睡觉前认真考虑了这个问题,觉得应该和舆论管理体制有关系。

大家都见过门户网站和重要网络新闻媒体的标题出错吧, 网上类似的截图很多,我就不转过来添麻烦了。总之,上至国家领导人,下到各地官员和明星学者,什么离谱的错误(或是故意搞的噱头)都有。有一次,我开会的时候打开自己单位的网页想谈一下写作问题,发现某个领导人姓名中间一个字打成了“惊”字,立刻真的惊出了一身冷汗。

不过,虽然吓出了一身汗,但我毕竟还没有觉得天塌下来,相信大多数网络媒体也不会把这当做要命的大事故处理。要是传统的报纸、杂志,乃至电视直播出了类似的事情……主编怕是晚上没法睡觉了,必定要以“政治错误”的态度去写检查,迎接省市宣传部领导的怒骂,整个媒体都可能会暂时停刊。当事编辑乃至分管领导虽然未必会开除,但都得有卷铺盖走人的思想准备。我有个同学在一家不知道还有没有几千读者的省会党报工作,曾经在某个非头版新闻中少登了一个副市长的名字,就要迎接市政府办公厅的政治问罪。

报纸把领导人的名字弄错了到底是多大的事儿

厦门报纸犯低级错误 头版竟……

同样的事件,为啥网络媒体的处理相对“宽厚”?这显然不是影响力的问题——和今天的门户网站和大新闻网站相比,传统媒体的阅读量几乎不值一提。《解放日报》也曾经是国家级媒体,现在号称45万发行量,实际上能有二三十万份就不错了,这还是强行摊派的结果。真实的阅读量不知道有没有三五万——大网站的重要新闻,几分钟的点击量就超过这个数字。如果说传统媒体的错误有纸质证据,你知道网络上有多少人随时会把截图发到QQ群和朋友圈吗?

我仔细想了想,真正的问题在于监管部门掩耳盗铃,在心理上安慰自己传统媒体依然是最主要的传播渠道,拒绝相信社交媒体和网络通讯工具已经承担了绝大多数媒体的功能。所以,在无力对网络进行全面监管的时候,有关部门把很大的精力放在传统媒体上,用完全落后于时代的监管标准来搞舆论控制,来满足自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原则”,然后欺骗自己(和领导)说“一切尽在掌握”。这就是他们的管理逻辑。说起来,如果不考虑现在网络诈骗、网络色情泛滥的危害,我还真有点喜欢这种管理逻辑呢……

不过,既然“为什么央视不直播”本身也能成为新闻,这种舆论控制方式的效果显然是负数。总觉得有关部门比“别有用心的势力”还缺乏“三个自信”。美国在直播镜头前炸了两架航天飞机,也没见国民因此否定航天工程。中国这次是没出事,要是出事儿,央视不直播的阴谋论不得飞到天上啊。

如何看待长征七号升空CCTV不直播 只放录像?-少年中国评论

说起有关部门在舆论管控中自说自话,自我麻醉的心态,想起前几天我回答的另一个问题:

国内有哪些欺负民众没文化的表现? - 马前卒的回答

很明显,这次的宣传部门是假装欺负普通人不上网,真心歧视中国普通人对航天发射风险的承受力。所谓多难兴邦,在国家层面上说说就算,在航天这种需要不算探索新领域的战略性领域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句话。如果舆论管控真的有效,国民永远被当做小孩子一样管制,永远只能看到有关部门希望他们看到的新闻,到了真有什么风险需要全民休戚以共的时候,就不要抱怨国民耍小孩子脾气了。

最后,热烈庆祝长征七号搭载的主要荷载成功着陆。祝中国航天人的征程永无止境!

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成功着陆 长征七号首飞任务目标全部实现

如何看待长征七号升空CCTV不直播 只放录像?-少年中国评论

其他相关回答:

有哪些新闻报道让你这个知情者喷了一口老血? - 马前卒的回答

为什么南方系媒体的口碑每况愈下? - 马前卒的回答

对于快播王欣审理案中网民舆论一边倒的情况是好是坏? - 马前卒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