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璟
私募做过一年,但是个草台班子,没做起来。一般来说,私募得募得到钱才叫私募,一般公司是有项目,到处找钱,当时我去的那个公司也挺搞笑的,从卖理财产品转做私募,募资能力挺强的,在成都这种金融环境比较差的地方,一个月能募1亿多,但公司上上下下没一个能看懂项目的,也没啥项目来源。好几年前的事情了,我当时也是刚入行,稀里糊涂跑去做了几个月,啥都没做成,只好圆润地滚蛋了。后来听说那公司最后还是只做募资,没再考虑找项目了。

投行里数据来源稀里糊涂的,乱用数学工具的,对系统风险毫无概念的,比比皆是。做私募的大多只会炒股,产业投资不懂产业的,昨天还有个做PE的跟我争,我说他们投高新企业看不懂技术,他说不需要看懂技术“”我们是做投资的,不是做产业的“”,得,我终于明白了,为啥一个印度人在硅谷开个做锂电池的公司,明明产品参数严重落后,居然能连骗一系列美国高大上的风投和著名公司,而且过了这么几年,居然没破产,居然还能不远万里骗到我们公司来。

所以,你要问私募和券商哪个前途好,要我说,在系统风险没爆发前,口才好的前途好。

可能有些同事对我的描述略有不适。说实话,金融业没那么高大上。网上有篇文章好像叫《十年外汇风暴》,好像是这个名字,讲作者亲历炒外汇在华尔街怎么从很low的行业发展成高大上的行业的,大家可以去看看。
---------------------------------------------------------------------------------------------------------

被某些人批评了一下,我觉得我确实不能光搞笑,还是得提供点儿建设性的内容。

还是先说投行,因为相比较而言,国内还是投行做得正规点儿。
现在挂投行名字的机构或者说公司部门,做的业务其实也挺多的,主要还是两种,一种自己出钱,自己下场干,就是我举例的资管公司那种。一种是募资来做的。至于做的项目,其实差别不大,反正有钱都可以做。

投行一般选择的项目风险要比PE小一点儿,比如给上市公司做并购,他们一般提供的是贷款,而不是自己直接购买股权,当然,有些会拿自己的资金跟着参与一下并购,但主要业务还是提供并购贷款,或者你可以看成一级市场的配资。也有做地方政府的基建项目之类的,比如我有个同学在中行在香港开的那个投行,找我打听过成都北改的项目,当然我这种小虾米,啥都没给他打听到。在政府基建项目里,其实投行很多做的还是配资业务,很少有挽起袖子亲自下场的。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成绵高速路当初好像是摩根投了钱的。

投行本质上其实是个资金通道,做的是雁过拔毛的生意,既然是个通道,当然就必须保证资金的安全,但投行确实就像上面我提到的某人的回答“我们是做投资的,不是做产业的”,投行的思路是设计兜底方案,转嫁风险。以前我做担保风控的时候,风控部里把这种行为称为“过程无风险”,和民间小贷业务的思路其实差不多。

投行做得比较高大上的是,他们会把每个环节的风险算一个出来,你甭管他算得对不对,反正人家做到量化了。当然,这里面就是一坑接着一坑了,因为经济活动是个很复杂的事情,所以有些数据是蒙的,比较有经验的投行,历史数据累积得够多,自然就蒙得准一点儿。新的投行,很多时候就只能靠领导瞎蒙了。这种“过程无风险”的经营思路,带来的安全感,经常让投行忽略系统风险。至于我前面提到的接盘都没接住盘子的,嗯,只能说新手总会出各种奇葩状况。

当然,掌握了那么多人脉渠道,那么多资金之后,做点儿其他衍生业务的投行挺多的,比如四大资管公司就喜欢自己投资点儿高科技新兴企业,等着上市公司找上门来的时候,做个配资顺带把自己投资的企业塞给上市公司。

说完了投行,来说说私募,私募里面有一部分是炒股的,这个我们就不提了,剩下一部分大部分可以归到PE里去,风投也勉强可以算PE,毕竟人家投的也是股权。

PE 做的差的,就像我几年前进的那个募资的公司一样,无所适从,要么找不到钱,要么看不懂项目。这类我们也不提了。只说做的好点儿的。
我见过的,PE做得好的,一般是跟着做产业整合的NB人物或公司,向这些人提供资金。PE和投行的本质差异在于PE不会设计像投行那样的“过程无风险”的投资方式。他们的思路一般是怎么回事的呢?
以阅文集团为例,腾讯整合了盛大文学和其他几个文学网站,这个投资我记得好像总共花了80亿还是100亿。但里面最主要的板块盛大文学,一年的盈利好像是8000万,按一般上市公司的收购标准给个12倍的市盈率,也不到10亿。要我宣布花100亿去整合网络文学,估计没任何私募公司会鸟我。但腾讯去投的时候,就有好多私募一窝蜂的跟风,因为腾讯可以通过自己的客户资源,去发掘网络文学的版权价值,无论是做游戏也好,拍电影电视也好,反正获利的方式挺多的。

这个案例里,投资阅文集团的私募公司当然可以说这个项目如何如何好,前景如何广阔,但其实说到底,根本原因是他们相信腾讯能赚钱。

其他很多项目也类似,比如上市公司并购某个项目,PE跟投一笔,最后上市公司收购全部股权,PE变现退出。

但说实话,现在信息越来越发达,而国内大量的资金无处可去,类似的项目还有多少可分?最后私募就会沦落为拼关系,拼人脉。当然,有关系也是一种本事,但要说有多少技术含量,有多高大上,是在算不上了。何况,既然你是拼关系而已,作为项目方,凭什么让你赚那么多钱?

回过头来,说哪个更有前途。我有朋友在私募做,至今没有经历过完整的调查,很多东西,都是老板亲手操办的,作为一个打工的,你很难参与进去。而投行里面,作为新手,一般要么是从募资开始做,要么是从写报告开始做,但对于项目本身,很多都是领导亲自下场操办,新手只能说重在参与。相比而言,投行因为一般靠山都比较有实力,所以出去的时候比较光鲜,容易累积人脉。私募,一般不是特别有名的私募,新人作为里面的小虾米,出去谁鸟你?说私募前景好的,往往是已经累积够了人脉,然后跑出去做私募,不用给人打工,赚的钱全归自己,他当然说私募前景好。

另一反面,现在市场上找不到好出路的钱那么多,信息又比以前通畅,很多外行办私募,虽然有点儿历史的私募公司看不起这些新手,但再怎么看不起,还是得一起抢项目,无形中就抬高了项目的底价了。最后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新手固然有许多做垮了的,老手一样郁闷。说到底,真正做项目的,是那些做实业,在实业里做产业整合的人,私募不过是跟着这些人吃饭而已,一旦这类项目数量不够分了,私募被迫自己去主导投资一些项目的时候,你往往能发现他们既不了解技术,也不了解企业经营,结果和新手一样无所适从。

想了解真正的高大上的项目怎么做的,可以多了解一下当年德隆系的案例。德隆系当年虽然把自己玩儿死了,但至今也没见国内哪个做金融的能达到那个高度。当然,德隆系当年很多做法,现在是行不通的(比如按净资产价格收购国有股,也就那几年能行),而且也有很多作死的时候(比如连坑几次地方政府),但论项目的选择,产业整合等,依然是经典。

注:应作者要求有删节
原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440404/answer/12598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