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苏联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工业文明,取得了浩繁的人类进步成就。苏联的航天工业的光辉在20世纪后期一度被阿波罗计划掩盖,但在苏联最后的岁月里,其航天工业仍然做出了世界瞩目的突破,“能源”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展计划正是这一突破的直接体现。按相关资料的描述,“能源”-M项目一旦完成,其运载力将完胜大力神4、德尔塔4H、宇宙神HLV、H2B、阿丽亚娜5、长征5号等一系列当代运载火箭。低廉的发射费用也将确立其商用的绝对优势,甚至还可以像“能源号”的助推器一样,安装回收系统,进一步降低发射费用。1991年12月25日,它被缓缓推上发射台,然而国家在同一日解体了,因此又被推回去封存起来,这一封存就是二十四年,成为了曾经红色世界的悲怆国葬。在摄影师镜头的带领下,我们得以一窥历史尘封中令人震撼的钢铁坟墓。
俄文原文作者:vsegda_tvoj (已经正式改名RALPHMIREBS了)
原文地址:http://ralphmirebs.livejournal.com/220278.html
翻译:KGB1986
小小译文一篇,仅供大家学习和研究所用,如果要转跟我说下就是。
译者的话:不得不说俄罗斯的这个vsegda_tvoj真是给力,在2015年6月2日探访了“能源--暴风雪”航天飞所在的厂房后,不到一个月在拜科努尔又获准见到了“能源-М”火箭,也就是本来该替代“质子”火箭的东西,不知道这人继续下去还能给我们拿点什么东西出来(期待更多的惊喜呀)。这篇博客文我是前几天才看到(现在在国内上俄网很是不方便),翻译期间又遇到北朝被袭,所以现在才发出来。
上世纪70年代末,在超重型Н1火箭的项目下马后,苏联开始研制另一种名为“能源”的超重型火箭。它的首次发射是在1987年,而1988年它将“暴风雪”航天飞机送入了太空轨道。当这种火箭使用4个助推级时,能够将100吨的载荷送入轨道。上世纪80年代末,在“能源”火箭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系列推力各不相同的火箭,包括“能源-М”、“能源-2”以及“祝融星”火箭(译者注,“祝融星”火箭其实就是8个助推级的“能源”火箭,能够将200吨的载荷送入低轨道,还可以扔东西去月球和火星),其中只有“能源-М”从图纸设计变为了实物。
“能源-М”火箭在设计上所使用的发射架成套设备与“能源”火箭是兼容的,为了验证这种技术上的通用性(当然也为了进行其它各种各样的测试),在专用建筑中组装和安放了全尺寸技术模型,它十分高大,并且安装有芯级火箭发动机。1991年12月25日(译者注,苏联于同一天解体,泪目),这个技术模型被推上过发射台,然而两天后又被推回了动力学试验台所在的专用建筑。之后随着滑动门的关闭,火箭的研制工作也终结了。
从那一刻算起,近乎四分之一个世纪已过去,而技术模型仍和以前一样,沉睡于其中。有170米高的动力学试验楼,是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上最高的建筑,这荒原上高耸的白色塔楼,给人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
时钟已不再走动,窗户上的玻璃也已碎去,里面充斥着杂乱与荒废的景象,不过技术模型这么年以来实际上没有什么变化。
“能源-М”火箭是作为“质子”运载火箭(它使用的燃料是“脏”的)的替代品而研制的,它的运载能力是“质子”火箭的1.5倍。按照设计,能够将达到35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能够将达到6.5吨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轨道,还可以将12吨的载荷送上月球轨道。
“能源-М”火箭的芯级由燃料罐组成,并且分为四个舱体--即转换舱(有效载荷舱)、罐间舱,尾舱和发动机舱。在最上部的转换舱处装有整流罩(起一个加强作用),在罐间舱内放置有控制装置和遥测装置。芯级连同整流罩在内高50.5米,直径为7.7米。
“能源-М”芯级的火箭发动机是一台使用液氢液氧的РД-0120,真空推力190吨,大气推力147.6吨。安装在技术模型上的这台РД-0120发动机,编号为N5251231155(这台发动机也有可能是模型)。
运载火箭放置在“Я”形的发射--对接装置上(译者注,就是火箭下面那个白色的支撑板,两边的开槽类似俄文字母Я)。这个装置起的是下部强力支撑板的作用,并且固定着(两个)助推级。通过这种方法,火箭在运输--安装设备上的移动和在发射台上的垂直起竖就得到了保证。这个装置也有着保护作用,它在火箭发射时能够避免主发动机的喷流逆过来对火箭本身造成不利影响。氢、氧、煤油、氦、氮气、氟利昂、转向传动装置油和压缩空气都是借助发射--对接装置加注。
几张台架--场地和吊车的照片
在台架(试验楼)的顶部可以见到绝佳的景色--荒原和邻近的发射场。其中最近的这个就是当年“暴风雪”航天飞机起飞的地方,在(航天飞机)之前它也用于苏联的登月计划。它的后面,还能够看到另一个发射场的塔架,那就是“能源-М”本该升起的地方。
转过头来的话,可以看到装配-试验综合体。在它的入口处停放着两套运输--安装设备,也就是运输“能源-暴风雪”和“能源-М”火箭的专用铁路平车。
我再放一张不错的装配维护综合体全景,它的内部存放着航天飞机。
90年代中期,“能源-М”火箭的研制方“能源”集团输掉了新型重型运载火箭的国家竞标,把优势让给了赫鲁尼切夫集团和它的“安加拉”火箭,不过这又是另外一段历史了。(全文完)
看到标题我就想到了是苏联主义的KGB1986同志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