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超过一半的儿童生活在农村
湖南卫视从2006年开播《变形计》,在一段时间内让城市与农村的孩子互换生活。
这是个极富争议的节目。抛开由于编导等问题带来的对节目本身的质疑,城市与农村的差距被赤裸裸地撕开,由具体的某个少年在电视屏幕上展现出来,比数字更加形象地令人心酸。
有多少儿童生活在农村?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0-17岁的儿童人口为2.79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20%,其中有55%的儿童生活在农村。
2015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195元,而农村居民为11422元。
可是,生活在城镇与农村,并不是收入相差近3倍所以生活相差3倍这样简单的换算问题。
对于儿童来说,除了经济资源之外,家庭环境、同辈群体、学校、社区环境等早期环境中的成长经历,都会对他们的未来的影响深远。
投胎在农村,起点就已经输了这么多
有不到1/10的城镇儿童生活在贫困家庭中(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在农村,这个比例约为1/5。
但是,有6成的农村儿童家庭没有自来水,近8成的农村儿童家庭没有抽水马桶与垃圾回收处,这远高于贫困家庭的比例。而这些是绝大部分城市儿童习以为常的。
从家庭培养条件来看,绝大多数农村儿童的父母学历都在高中以下。
国内外都有调查研究证明,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收入水平,在贫富差距悬殊的国家,这一现象会更加明显。
生活条件差、家庭收入少、父母受教育水平低,这些因素直接让农村孩子处在一个不利的起点。
同样都是义务教育,效果却很不同
得益于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城市与农村6-15岁儿童的入学率都很高。
但是,如果看过1999年与政策相符合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在农村实行义务教育的教学条件,十分艰苦。
为了提高农村教学效率而实施的“撤点并校”,将散落在各村的中小学撤销,把学生集中到城镇中心学校。
改善了教学质量,却也让边远地区的儿童上学更加遥远。算是弥补的政策是,鼓励这些中心学校提供寄宿。
而现实是,寄宿制学校的资质无法把控,食品安全与生活安全都有问题。
义务教育不能解决的还有启蒙问题。只有不到一半的农村儿童会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早期教育一项,城乡有明显差别。
以上种种,导致有超过4成的农村儿童,自动放弃了去大学继续接收高等教育的想法。
如果说学校教育在国家政策的强行关照下数据的差别还没那么大,那么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真正意义上将城市与农村的差距拉开来。
农村合作医疗了,健康却在出生开始落后
农村低出生体重儿的比例高达10%,父母贫困、营养失调、缺乏产前保健、恶劣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有可能是原因。
在这张图中,农村儿童唯一领先的是“有医疗保险”,这得益于2003年起开始执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可是DT君注意到,城镇儿童和农村儿童的患病率相差无几,说明他们的健康状况并没有多大差距,但是农村儿童去医院看病的比例明显更低。
在医疗保险覆盖率差不多的情况下,这就有可能是因为农村地区缺乏必要的医疗卫生设施。
以上种种,在农村孩子心里留下这些烙印
超过1/3儿童都觉得自己的人缘关系不好,而城镇儿童人缘不好的比例是1/4。农村儿童平均有6个好朋友,城镇儿童的平均好朋友人数是8个。
在生活环境、家庭条件、获得教育、医疗条件等方面的差距,最后都会影响到儿童的心理状态。
觉得自己不幸福、对前途没信心、缺乏社交技能,这些当下的感觉与落差,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影响到未来的生活。
相关报告
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在2010年完成了8990个0-15岁儿童的访问,根据这些数据,北京大学与芝加哥大学研究人员2016年合作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报告》,本文在此基础上完成。
文/唐也钦
转载自:
另一面的儿童节 |1.5亿农村娃,从童年就注定全盘皆输?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81506644198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