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壹读(yiduiread)

小明:老师,越有钱的地方,你们女性地位就越高吗?

老师:你的意思是,等中国变成发达国家,我们女性就享福了?

● ● ●

越有钱的地方,女性地位就越高吗?

在讨论我国各种社会问题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而且也经常有这样的逻辑:“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种种社会问题就会逐渐解决或缓解。”

不可否认,在一些社会问题上,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比如一件暴露年龄的事,90年代初较为恶劣的社会治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趋于缓和。但是,经济发展真的是“万用灵药”,能够解决任何社会问题吗?变成了发达国家,我们今天的社会问题都不复存在了吗?

越富有,女性地位越高吗? 

让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越有钱的地方,女性地位就越高吗?-少年中国评论

 

这张图来自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5年世界性别差异报告”,图上颜色越浅的国家男女地位差异越大,越深的国家男女平等程度越高。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富裕的北欧、西欧国家,男女平等程度相当高,似乎证明了经济发展可以促进男女平等。

但是,当我们再看人均GDP榜单时,会发现前二十名的常客,如阿联酋、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国家,在地图上的颜色都很浅。在男女平等榜单上,这几个国家分别只排到第119、122、134和117位。

富裕的海湾国家女性地位很低,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了。以沙特阿拉伯为例,该国只有21%的适龄女性投入职场,2013年才有女性律师,2015年女性才有投票权,至今女性被禁止驾车,甚至有良心的沙特历史学(fa ming)家认为“美国女性能开车是因为他们不关心自己是否会被强奸”。

越有钱的地方,女性地位就越高吗?-少年中国评论

 

又比如最近因为承包武警医院而出名的某地区,2000年前后出生的孩子男性:女性性别比例为128:100,远远偏离93-107:100的正常值。该地区经济状况不能说不够好,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看来,只是经济发达了,女性虽然也会从中得到好处,但她们的地位不会有根本上的改善。

工业化提高女性地位? 

看到这里,壹读君(微信:yiduiread)发现,上面的那些反例都是海湾国家,他们富起来是因为石油,是躺着发大财的典型。那些富裕的北欧、西欧国家,可都是通过工业化,艰苦奋斗发的财,他们男女平等做得就比较好。

那么,工业化会提高女性地位吗?

越有钱的地方,女性地位就越高吗?-少年中国评论

 

伟大导师的基友恩格斯同志曾说过:“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她们极少数工夫的时候,才有可能。”

这句话隐含的逻辑是,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妇女可以大量地、规模地参加生产,她们有了经济权益,可以在家庭生活中不依赖于男人;她们在工作中增长了见识,有利于她们增强生存和发展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女性还会更多地受教育,这也会带来社会观念的改善。在这些因素都得以改变后,女性的地位也会相应提升。

这一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东亚工业化程度较好的日本和韩国,在地图上一片浅蓝,它们的排名分别为第101和115名,也就比海湾国家好一点。要知道,中国在这份榜单上的排名是第91,比日本和韩国都高。

为什么工业化表现出色的韩国和日本,女性地位却没有相应的提升呢?

很简单,不让女性进入劳动市场,或者刻意压低女性薪酬,让她们不能就业或从事薪资较低、待遇较差、发展前景不好的工作,女性地位随工业化进程而提升的程度就会降低。

 

凯特·米利特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她在《性政治》中写道:

“由于人们对妇女在经济生活中的独立持不信任态度,各种规范性的媒介(如宗教、心理学、广告等)不断地指责甚至激烈反对中产阶级妇女,尤其是已做母亲的妇女参加工作。工人阶级妇女从事苦活较容易被接受……这些岗位上的工作如此微不足道,工资如此低,因此,它不像妇女从事的更有地位的工作那样会从经济上和心理上威胁到男权制。”

为了保证充足的劳动力,日本和韩国不会完全压抑女性就业,但是女性就业不充分、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在2015年世界性别差异报告中也有体现。比如日本,只有65%的适龄女性投入职场,而男性的这一数字达到85%,在相似工作岗位上女性收入只相当于男性收入的65%。

在东亚文化圈,要求女性回归家庭、以家庭为本的文化压力一直存在,这和米利特所写的“各种规范性的媒介”“不断地指责甚至激烈反对……已做母亲的妇女参加工作”如出一辙。把女性束缚在家庭,男女平等将毫无指望。

越有钱的地方,女性地位就越高吗?-少年中国评论

 

△大热的日剧《昼颜》就是生活无聊苦闷的日本家庭妇女出轨的故事

 

究竟是什么在阻碍男女平等?

答案是:各种重男轻女的传统。要知道,上面的反面典型沙特阿拉伯,现在仍然是沙里亚法治国。

又比如某地能够发展出其系列的承包医院,背后的宗族势力不可忽视,这种宗族势力也是重男轻女的根源之一。宗族在维系封建社会的基层统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古代农业生产,男性是重要的劳动力,而且以宗族为单位的械斗等事务,也要求宗族更重视男性,以男性为宗族传承的根本。又因为福建地形多山区,较少受到各类战乱波及,宗族在当地树大根深,福建某些地区的重男轻女现象就十分严重。

在女性参与工作上,中国做得比日本好,但是中国的重男轻女传统仍然很严重,这主要体现在新生儿性别选择上,而这口锅也不仅仅是福建省某些地区来背。2000年中国婴儿死亡率性别比显示,只有黑龙江、西藏、宁夏和新疆4个省区的婴儿死亡率性别比处于正常范围,最严重的江西省,女婴死亡率是男婴的2.5倍。而在解放前,我国溺婴弃婴(尤其是女婴)陋习最严重的安徽、河南、广东,广西这几个省份,2000年女婴死亡率都超过了男婴死亡率的1.5倍。

这种传统甚至都走出了国门。2003 – 2013年澳大利亚华裔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为109.5:100。作为对比,同样重男轻女的澳大利亚印度裔新生儿男女性别比在那些年里是108.2:100。哪怕移民了,经济改善了,传统没有变,女性的悲哀就会延续下去。

男女不平等的传统在过去可能对种族的延续有积极作用,但是在今天,就越来越像是彻头彻尾的笑话。沙特男子对于女子是否能够学习,工作,旅游或银行开户具有决定权,女性在公开场合露面要戴头巾,甚至外国女性都不允许例外。去年奥巴马出访沙特,妻子米歇尔未戴头巾,遭到沙特国内的反对,当地电视台播放的录像甚至把她全身打码。

 

越有钱的地方,女性地位就越高吗?-少年中国评论
工业化怎样冲破男女不平等的传统?

工业化并不是完全没有作用,哪怕是最初级的工业产业,也已经撬动了男女不平等的第一块地基。女性不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和男性比拼体能,在劳动市场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就有了生活来源和展现自己才华能力的舞台。

比如明清时期,华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蚕桑业、缫丝业产生了机器生产和雇佣劳动关系,为年轻妇女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女性可以不依赖男性就能生存养家,甚至生活质量更高,更长寿。这些女性结伙群居,终身不嫁,反抗封建礼教压迫,被称为“自梳女”。

越有钱的地方,女性地位就越高吗?-少年中国评论

 

△自梳女是反抗封建礼教对女性压迫的先行者

但是“自梳女”的抗争还比较消极被动,偏向于独善其身。她们的反抗有其时代局限性,即产业经济并未占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农业社会和与之配套的封建传统仍然十分强大。

如果女性争取自身权利的抗争发生在工业较为发达的社会,境况会好很多。

美国女性大规模参与工作,成为工业不可缺少的劳动力,要得益于二战。因备战而扩大生产,美国在二战时需要大量妇女进入工厂来扩充劳动力。在民权组织的抗争和压力下,1941年罗斯福政府颁布的8802号行政命令,禁止了国防工业中的性别歧视。

战后,虽然退役军人回归劳动市场,导致出现女性短暂回归家庭的风潮,但是女性在就业市场上依然不断提升着自己的地位。上世纪70年代结束时,女性劳动力已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42.8%。1960-1970年,女律师增加了2倍,女工程师的数量从7000人增加到19600人,同时女会计的数量达到男会计的4倍。甚至在传统认为男性占优势的领域,女性也表现出色,如美国第一位女宇航员莎莉·赖德和计算机科学家、“Cobol计算机语言之母”葛丽丝·霍普。

越有钱的地方,女性地位就越高吗?-少年中国评论

 

△葛丽丝·霍普和以她名字命名的伯克级驱逐舰

经济地位提升后,下一步就是争取社会权益,打破传统偏见。上世纪六十年代起,随着民权运动的发展,美国女权运动也随之蓬勃发展。美国女性在社会风潮中,不仅愿意争取自己的权益,还常常关心其他公共事务,为打破所有人的枷锁、提升社会的总体福利而奋斗。这样的女性活动家,从《汤姆叔叔的小屋》作者斯托夫人,到废奴主义者哈丽特·塔布曼,再到《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森,一直史不绝书。女权领袖们能做到联合民权运动的男人们,争取民权运动主流活动者的支持,设法使妇女争取解放的目标和民权运动的斗争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她们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激进女权主义者、劳工、同性恋者和中间分子,宣传她们的斗争目标,扩大规模,这些行动,都有效地推动了美国女性地位的提高。

虽然中国目前女性地位提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第一步已经坚实地迈了出去。目前我国70%的适龄女性投入职场,这是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要警惕各种开倒车的言论和行为。

我们既不能幻想随着经济发展,男女平等问题会自然化解,也要对女性地位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中国的前景报以信心。工业化时代的女性,可以是程序员、科学家、宇航员、历史学家、电气工程师、环卫工人、编辑、教师、司机、建筑工人等等,但不能被强迫做禁锢在家庭里,以家务和生育为生活中心的“女神”。

 

 

越有钱的地方,女性地位就越高吗?-少年中国评论

△2015年妇女节两个搜索引擎的logo对比

参考资料:

时春荣 ,《战后美国女权运动的发展及其影响》,《世界历史》,1987年第4期

邵一飞,《试析自梳女习俗的起源、构成和基本特征——以广州地区自梳女习俗为例》,《文化遗产》2012年第02期

World Economic Forum,《Global Gender Gap Report 2015》